国际象棋学习的本质是大量记忆
国际象棋是一款很有意思的运动,孩子们往往能从简单的对弈中感受到思维的碰撞和拼杀的快乐。即使孩子的棋艺水平不高,对局中充满blunder(漏招),在短暂的叹息和懊恼之后,心情也往往是轻松和愉悦的。因此,基于这一方面,国际象棋是丰富孩子课余生活,培养兴趣的良好手段,能够让孩子更好地认识自我和认识世界,促进良好性格的培养和个体能力的提升。
对于家长朋友来说,关心的内容远不仅于此。针对孩子学习国际象棋,家长的顾虑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学习国际象棋对孩子课业成绩的提升是否真正有帮助,还是会挤占学习时间甚至产生负面影响。
2 学习国际象棋的费用不低,一旦投入很有可能是一笔连续的投资,在大城市一年学棋(参赛)的开销高达数万。这部分资金是否能带来符合心理预期的回报,尚需打上一个很大的问号。
3 国际象棋在国内属于冷门运动,朋友圈里会下国际象棋的人不多,学习国际象棋是否必要,是否应该让孩子培养其他“热门”的兴趣。
4 走国际象棋专业道路,还是以学习为主,把国际象棋当作兴趣。
以上都是家长朋友关心的热门问题。本文主要讨论第一点,后续问题将在近期撰稿做专门分析。
国际象棋与学业,似乎是一个永远不会过时的问题。很多公众号发文进行探讨,而这些探讨的结论无一例外都是正面的。而大多数公众号的分析,仅仅是结论的堆砌。
那么,国际象棋的学习和语数外的学科学习究竟是怎样的关系呢?学习国际象棋真的能提升成绩吗?下面我以数学学习为例,以逻辑链的方式,介绍国际象棋与课业成绩的关系。
古语有云:“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这句话强调了“勤奋”的重要意义。
我们对这一句话进行推敲,为什么“勤奋”可以使个人成才,为什么“勤奋”可以让人知识渊博并且取得社会意义上的成功?我们不难发现,勤奋等价于知识的大量记忆和积累。在知识记忆和积累之后,“融会贯通”便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学习正是如此,大量的记忆帮助收获更多的知识,所以人们才会强调勤奋的重要性。笔者在高中阶段最擅长的学科是数学,尤其擅长对难题和压轴题的破解。在别人钦佩的目光后,笔者更加认识到了好的数学成绩更需要对基础知识的深刻记忆以及记忆之后的融会贯通,而不是社会所宣扬的聪明和天分,这些社会舆论的诱导扼杀了人们从平庸走向卓越的途径。语文和英语等文科类课程更是如此。
国际象棋学习的本质是大量记忆。特级大师们所回忆的青春,不仅仅是训练室和队友们共同奋斗的峥嵘岁月,更是一个人默默的付出与勤奋。
我的教练GM周唯奇曾和我说过:“我总共把马头书(战术组合技巧)做了10遍”。
一个在职业棋手眼中正常的训练量,在业余棋手眼中显得非常不可思议。做题,下棋,复盘,打谱,成功的背后是一遍又一遍重复的付出和努力。没有大量的记忆,没有超越常人的勤奋,只能与平庸为伴。同理,那些半夜12点前睡觉的高中生,有什么资格考清华北大?
以上,我们发现,国际象棋与学科学习的内在逻辑是一致的:
都遵循付出与收获成正比的原则。
那些国际象棋拿冠军的孩子,学习成绩也都是非常好的。不是因为“天分”和“聪明”,而是因为他们有一颗不甘雌伏的心,有超越平凡的勇气。国际象棋所培养的正是这种勇气。
爱下国际象棋的孩子,学习成绩不会差的!